一、相信系统
对已常用的流程偶然出错时,不要先去想系统有问题,要注意观察操作或数据有无不寻常处。如果是系统缺陷但可通过固定操作避免,要固定操作流程并注意反复培训。当总经理说“我只看系统作成的报表”,就意味着ERP系统真正被用于管理和控制企业运作,系统的投资回报才容易被认同,维护的价值也充分得到体现。
二、逆向流程
某流程由多个业务动作组成时,每步动作的异常都可能导致一个流程不完整。本次业务要怎样向前推进完成或者向后倒回重来,要形成对策,做到有备无患。
三、勤于积累
不论是主动发现或被动遇上问题,事后都要记录解决过程、方法,以便经验共享并延续。注意及时更新有关文档,我们不仅要记录业务要求的操作过程,也要记录绕过一些系统固有缺陷的途经。执行层用户应当像法规条例那样去执行,不论理解与否都不可简化或异化,即“死步骤,莫发挥”。
四、测试与比较
新出现的异常要判别其复现性(必然性)。可考虑构造测试环境,在正常机器上完全仿照原操作,并将异常与正常的数据作比较,寻找维护操作的方向,并找出用来验证修改正确性的方法。
五、可逆修改
即使找到维护操作的方向,也不可贸然修改,搞不好出现连带负作用,使问题性质变复杂或由局部向更大范围扩散。判断问题涉及的数据及影响范围,以及理解全部流程,都非常重要,否则会引起系统数据混乱和不一致而无法复原。修改数据要留好余地,如最好能有可逆性的修改,改不好也能退回,不会添乱。
六、绕过
这是紧急情况或一时找不出解决头绪时常常采用的方法。如从一个模块向另一模块传数据,有原因不明的丢失,虽是偶发但难以查明原因并解决。这就要有一个检查机制发现这类异常,然后在相应后续模块上补上有关信息。这对今后发现真正的原因并彻底解决问题有帮助。
七、例行检查与操作
这是减少问题紧急程度的有效方法。利用标准功能和一些自开发的实用小程序,主动去应用系统数据中检查。把正常情况下要到今后某一时刻(如月末)才反映出问题的数据(如成本更新、接口异常)提前找出来处理掉。这种不断检查、测试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纯洁化过程,是系统更稳定和完善的基石。原则是莫因“善小而不为”,必须及时维护。
八、杂项影响
有时问题异常,百思莫解,结果可能是空间不够、索引要整理、设置不妥或错误改动、某个临时文件已被误删,甚至原样重输入一遍等看似不直接相关的原因。所以多渠道检查有时也有效。
九、预防
要让用户养成有问题立刻报告的习惯,不可随意处理而丢失现场,事后因忘记当时情况而更难查。对于多步骤形成的结果,如有异常,要争取利用平衡关系式,在最后一道采用守球门的方法再计算并检验数据,预防有误差或错误传播。如**额可由订单经提货发货逐步算出,也可直接算出答案与逐步算出所得结果比较。
十、不能草率承诺
判断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很重要。客户有时在不经意时可能会指出系统的一个需大力改进的地方,也可能会在正式场合提出一个类似于“我要一敲键就出工资”的无理要求。维护人员不能因声音大小决定取舍,要仔细听,但不能草率承诺。尤其业务未变但流程却因换人随之而变换,这种事常发生,但其结果往往是疲于奔命。对此,要先考虑合理性,再考虑可能性。
十一、留住人才
实施和维护的不同阶段,人员数量要求不同,维护人员水平和要求也会不断提高。由于外部影响又很大,所以人员流动是难免的。但IT组织架构中骨干用户、维护工程师都是系统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ERP系统成功因素中最重要的部份就落实在他们身上。无能力做不了,有能力留不住,这些矛盾对企业ERP系统都会造成震荡和损失。系统维护人员少到一个极限量后,很容易集体出走,使系统轰然倒地不可收拾。所以企业领导需要有“人才第一”的意识,而维护人员一定要有“数据第一/系统第一”的素质。